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

严控污染源是治理土壤污染当务之急

 兰州无缝钢管,厚壁钢管,直缝钢管,焊接钢管,镀锌钢管

    新近曝出的国内部分产地大米受有毒金属镉污染的消息,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土壤污染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从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传出消息,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土壤抽样调查,绘制中国土壤污染地图。

  面对来自各方的证明土壤污染严重性的数据,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呼声四起。而对土壤修复这一新兴话题,有观点认为,在土壤污染事故频频被曝出之际,中国的土壤污染即将进入全面治理阶段,土壤修复业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有人呼吁,应尽快采取措施,对现有受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处理。而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土壤修复也被纳入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

  不过,对此种说法“泼凉水”的人也不在少数。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土壤学专家侯彦林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受污染的土壤治理不过是一种末端策略和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他预计,基于土壤修复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层面的原因,除尾矿开发外,土壤重金属修复在未来10到20年内很难形成产业。根治土壤污染的当务之急不是修复,而是国家下大力气控制好污染源。

  土壤污染防治:知病情更要找病因

  我国的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侯彦林表示,根据他所看过的3000余篇有关土壤污染的文章可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涉及到有工业、矿山的周边区域,其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均存在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土壤污染风险,也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大省流域的下游水田、大城市郊区、高速公路两侧等。“且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南方比北方严重。”

  此说法也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的证实,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成我国面临的最大公害之一。凡是生产有色金属的矿区周围,进行有色金属加工的生产地,均可能存在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周宏春表示,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但由于当前公布的各类数据或因缺乏更为严谨的调查布点选择,其在样本的数量、代表性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使其未必能代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状况。

  对于此次国家相关部门即将绘制的、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 的地球化学基准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图,周宏春表示并不担心其绘制方法的科学性,更担心其取样的代表性和数量。

更新时间:2013/6/19  【打印此页】  【关闭